財政預算案2025|張炳良:節流忌急就章 促高官議員先與民共渡時艱
發布時間: 2025/02/04 10:48
最後更新: 2025/02/04 15:14
▲ 港府面對巨額財赤,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、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在報章撰文,指解決財赤不是短期可達的任務,節流忌急就章。
【財政預算案2025 / 財赤 / 張炳良】港府面對巨額財赤,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、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在報章撰文,指解決財赤不是短期可達的任務,節流忌急就章。
張炳良:
削支難免,必有陣痛,高官、議員更應率先與民共渡時艱,才符合「滅赤正義」。
張炳良認為,若一刀切收縮服務和社會投資、公務員及公共機構減薪,牽連過大,怨氣四起,更影響整體消費,不利復蘇。宜先考慮凍薪、精簡機構與程序、減少營商負擔,並認真檢視近年巨額項目的成本效益。
他又指出,經歷內外市場結構急變,人口結構尤其生產力改變等等,香港政府面對的財赤危機難逃結構性。「財赤不再是周期性的問題,也不止於理財,更涉及政經大局之變及政策選擇之再思。」
財政預算案2025|提醒官員、議員勿慷公家之慨
張稱,財政充裕及財儲溢滿時,各方各界的需索(包括議員們的「爭取」)自多,不同黨派沒有分別,逐利尋租乃現代利益政治的特色。縱使已改變選舉制度、實行愛國者治港,也是一樣。故評估種種需求、善作取捨選擇,乃公共治理必需的能力。
張炳良:
管理公帑的官員及監察政府開支的議員,切忌因為錢不是出於自己口袋而隨便慷公家之慨。
他又指,回歸後特區政府內部的財政紀律,因內外壓力而逐漸鬆弛,且有時出現高層的民粹與花錢解決問題作風;結合各黨派與利益團體「下單」,派錢成為慣常手段去博取好感,助長所謂合理期望,從而增加財政結構上的長期負擔。
有把財赤歸因3年疫情拖累,張炳良說,這雖是實情,但亦存在基於民粹或短期政治考慮而增派發,名目漸多。坦言「開了缺口,堵回不易。」
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